【生態人文學系】103-2 活動報導 保育(Conservation) 徐崇斌老師 (104.04.14)
生態人文學家咖啡館—保育(Conservation)
徐崇斌老師
主持:賴麗娟老師
時間:2015年4月14日,10:10–12:00
地點:方濟樓117
記錄:張庭瑋
這次是這學期第四次的生態人文學家咖啡館,系上正在教授「保育生物學」的徐崇斌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了保育(Conservation)這個詞彙。活動一開始主持人賴麗娟老師提到了保育對生態學的實踐來講十分重要。
老師以我們生態人文學系系網首頁上的一些人物-生態倫理思想與實踐家作為開頭,說道我們這個系是很有特色的系,系上所開設的課(科學、思想、實務)確立著我們成立的動機,當我們越加深入自然科學地理論實務中時,我們便更加清楚為何需要思想的能力,與倫理思想所帶動的生態實踐的能力。像是之前在大陸發生的新聞,即在成都放生蝴蝶結果卻使得上萬隻蝴蝶被孩童踩死的事,便是缺乏警愼而周全的生態思想。我們常常在看到優美的景色後,雖覺得說真的好漂亮但卻很少有過正面的回饋,那些會在接觸大自然後而深受感動,並為此在事後寫文字、作文章表達想法並投入實際行動的不多。徐老師認為,人類會想去保護其他動植物在歷史上來看從不被認為是「正常」,更何況有些人甚至是對此大力的犧牲奉獻,真正的保育需要清淨心靈所做成的文字,內心真正因某些原因而想保存現存狀態。
在保育的定義上各個辭典的概念都很類似,而在詞源上則意為保持(keeping)、保存(preserving),用以表示「現有狀態的保存」,以公權力的介入以預防、避免環境的過度利用與形成破壞。在起源方面,我們在古代人的壁畫上看到的多為動物而非風景與地景,可見他們看重的是所需的動物(肉類)資源而非整個生態環境。但是,不要把食物吃光而保留下來的想法可能是最早的保育觀念,而這也類似於動物的儲冬行為。另外,在中國文化中孟子在《梁惠王篇寡人之於國也》所提到的話富有保育的觀念。在宗教上印度的聖獸觀使牛在印度的生存得到保障,日本神道教的聖地觀也保護了富士山環境。在西方基督教信仰上,聖經也分別在利末記25章4-5節和申命記22章6-7節提到了保育的觀念。而在埃及有過需要法老頒布水鳥的狩獵執照才能打獵的規定,古希臘城邦也有夜間禁獵的規定,在歐亞非印美等各個古文明中也都有歷史記載許多法令禁制的土地。
在保育的倫理上,徐老師說:「我們必須要以目標而非成果來界定保育,亦即當人們能瞭解對資源的使用,必需在使可持續性最大化的水平以下,或是放棄對某些資源的使用時,才是名符其實的保育。」此點大大考量了資源本身的內在價值。在3個主要的保育學派中,John Muir為浪漫派超自然保存倫理的代表人物,此一保育倫理致力於建立國家公園或保護區,使大自然能夠合理保存原貌,因為其視自然能滿足人類的心靈需求。其次的Gifford Pinchot為資源保育倫理的代表人物,認為自然要以在多數人公平而有效率的利益分配方式來使用,固自然資源應該由政府擁有與管理。最後,Aldo Leopold為演化-生態學土地倫理的代表人物,由於上述兩者不主張自然的內在價值,固其核心思想是備「將自然這個生命社區做為道德考量的對象而擁有道德地位,一切的行為都必須以生命社區的福祉為考量的依據」。
\
在休息時間過後賴老師回應說,徐老師這次的報告真的是十分精彩,把保育的定義講的很清楚,從保育起源、發展、運動、推擴到現代的情況,都讓我們看到這個概念是如何不斷地變動的。而後顏老師表示對徐老師的報告感到非常地感動,因為之前顏老師在參於國家公園成立的事務時,總是要做很多的資源調查,這其間會被迫的上課提到徐老師在這次的報告中所提到的學者,所以整個看下來是一種心路的歷程,也想到了當初剛進入這領域時的天真,以及為何會不在做鳥類的研究等等。又顏老師過去在做研究並要投文章時,有人說老師不合乎環境倫理的規範,因為做研究時都會傷害到鳥類,而對方都會要求一定要呈報死亡與受傷的情況,所以受到很多的阻礙。不過,這些是在保育的過程裡,不一定能達到的。對此徐老師回應,期刊的主編認為環境倫理的要求高於實際科學研究的成果。顏老師進一步說到,這篇報告成了新的保育科學,反省了30年來末達到的成效,透過誘因促進自己個人的福利的,吸引人是他們最重要且核心的訴求,有多少人願意犧牲自己呢?知道卻不做的人是很多的。文章裡的7點論點,意義的批判或反省與失敗。顏老師問說,如何介定何為生態學家?何為保育生態學家?徐老師回答:目前沒有特別的介定方試,但可以認同的時一些特別關注濱危物種者可說是保育生物學家。
有研究生以自己所經歷到的事情提問說,自己的社區從94年開始封溪並排輪班來護魚,但天氣好時山下的人都還是會上來釣魚、電魚、網魚…等等,雖叫了警察來,但是被罵說管到超過界限什麼的,所以警察還被上級記申誡,導致封溪護魚的成效不彰。徐老師說,保育困難在於東西學再多都不一定有用,因為常常是case by case的,上次用到方試到另一個案子來時不一定能在用。然而針對這個問題不只是人去抓的問題,還要考量是否應當同時使用改善棲地的方試。研究生回應,恩,像是因為攔沙霸的關系魚類回游困難。徐老師說還要搭配法律的明確執行,唯有如此才有實效,規定好警察能做到如何,像是逮補、罰金等。徐老師說,我們目前看那些放生的人,他們自己是真的不知道這樣做不好,因為就是如此被教育了,他們只是單純的認為魚類死掉不是自己的錯,而是那隻魚自己積的功德等,在這情況下我們要試著就他們的認知反教育回來,而不應只是用自然科學的知識做解釋,要從根本的認知下手,而這需要拌隨著哲學家長期的思考過程。
鄧老師說,基本上哲學倫理是抽像的,而當保育即然是作為一個case by case 的學科,那其發展就在一開始面臨一個難有通則的問題,使得它無法去規範行為,所以我們應先建立要怎樣的人,思考有保育德性的品格為何再去培養。而這不是倫理教育而是品格教育,因為事實上在上述提到的倫理學的根基是互相衝突的,Gifford Pinchot是功利主義的思想,John Muir是完整保護,所以我們對這些不同要保有彈性的是手段與目的間的關系。另外,在新的保育倫理上則是看重了手段,而回到平消的時候,雖是為了增加人們的意願但卻白走了很多路。顏老師進一步尋問鄧老師的意思後,鄧老師以反核為例,最初支持核能的人是為了大自然(不用石化產業),然而現今反核則是意識到會傷害到人的環境。從這點來看Aldo Leopold的保育思想走的太遠,固又回到Gifford Pinchot的資源保育倫理,然後促進批評辯證的過程,必竟每個時代裡的價值不一。徐老師說固此我們應增加生態良知。謝老師提到這些新的保育倫理卻走回頭路好嗎?徐老師說目前現今學界上實有兩派的辯論。
最後,顏老師問說到底如何用哲學的分析清楚理解手段的衝突?像是在創系時或我國國家公園創利時是完全跟著是的,用政治的力量。而徐老師則回應,不錯我們正是因此而怎常回頭確立自己思想的根基。
這次的生態人文學家咖啡館真的是十分的精彩,與會的所有老師都加入了討論的行列,而且系上更有三位教師對徐老師的報告十分地贊賞,讓在場的每一位師生都收獲良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更讓我們確立自己所學習的目標為何。真的很謝謝徐老師這次的報告,再次歡迎大家要來參與我們的咖啡館活動,下次為賴麗娟老師「科學繪圖(Scientific Illustration)」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