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人文學系】100-2 活動報導 食物網(Food Web) 謝森和老師 (101.04.17)
生態人文學家咖啡館——食物網(Food Web)
活動報導
講者:謝森和老師
主持:陳湘繁老師
時間:2012年4月17日,10:10–12:00
地點:方濟樓109
紀錄:謝依安、林文勇
「食物網(Food webs)」是一個從國中甚至從國小課本裡就一直常接觸到的概念,字義上它似乎容易理解,但事實上卻包含許多重要概念,這也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這次的咖啡館就請到系上的群聚生態學家——謝森和老師——為大家講解並釐清「食物網(Food webs)」所包含的重要概念。

食物鏈(Food chain)概念在1920年提出,是描述捕食與被捕食等的交互作用關係,從植物(生產者)開始結束於細菌等(分解者)。食物網(Food webs)一詞最早在1949年被使用,描述交互作用食物鏈的「總合」。而食物網在生態學上與群聚生物學上所表現的東西也不相同,在生態學上表示由取食關係表達能量流動;在群聚生物學上則表達物種間的取食關係。最早是以文字來描述食物網,現今多以圖表表示,且多用分類群(Taxon)來取代物種(Species)作為單位,因為現今要鑑定到所有的「種」是十分困難。食物網最主要的作用在能夠呈現生態的全貌及生物放大作用,考慮靜態、固定的取食關係,但不考慮時間尺度。
謝老師的報告到一段落後,在場老師與研究生們也針對食物網提出了一些看法,如食物網是否能夠符合質能守恆的問題?在現今的科技發達下,外來種該不該列入當地的食物網中?能量的流轉要如何解釋全部的食物網?等等。回應上表示,現在食物網主要作為教學用途,是一種生態系統的簡化,是方便大家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的圖表。可能它在使用上還需要經過一番的修改,不過在講解生態關係上,食物網是現在較普遍使用的方法。


瀏覽數: